我是心理变态吗?

NeuroTimes、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6-08-05 心理|变态 (3115)

 心理变态的新闻总是很吸引人。新闻APP里那些残忍的案件总是会引发大量评论。人们喜欢去寻找心理变态者的内心想法,也对他们中犯下恶性案件的人表示愤怒和恐惧,有时候还会偷偷地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变态的倾向。 卫报的心理学栏目,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心理变态(Psychopath),也叫精神病态的特点。 

 上个世纪中叶的精神病学家Hervey M Cleckley认为,心理变态不是精神病,不应该住在精神病院。但是他们还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麻烦。 几十年后的精神学界仍然这么认为,心理变态不是精神病,而是“人格障碍”,所以犯罪时并不能免除罪责。医生容易下“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”的诊断,这种情况不懂得去感受他人的感受、需求和痛苦;伤害了别人也不会自责;喜欢用诡计去影响或者控制他人;会诱惑、有魅力、花言巧语;为了防止无聊去做一些轻率的举动。 这样的情况应该有很多人见过。

  心理变态据估计在人群中占1%。所以谁也难免有时候要怀疑自己或者他人是不是有点变态的倾向。 有理论认为,心理变态者遗传了一组基因,让他们很难感受到恐惧或者兴奋,因此需要一些特别的事情来感受刺激。这类人的心跳速率很可能低于平均水平。 

  例如著名的心理变态者Jane Toppan,是美国的一个护士,在1895年和1901年之间杀死了31个病人。她最大的兴奋来源就是看着自己照顾的病人慢慢死去。 有人认为可能脑部受伤使得一些人大脑内部连接情感和“道德”的区域受损,例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。也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带来的,这样高风险的人需要尤其优质的培养,以摆脱心理变态的结局。

  还有人认为早期环境特别重要,尤其是童年的极度失望和精神创伤,有可能造就出心理变态者。 然而,现实生活中,不是心理变态者都是连环杀手,都要被抓起来。大多数人还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。例如一个神经科学家James Fallon,有心理变态的生理特质(PET),父亲去世时也没有哭,感受到的情绪与常人有很大的差异。但他从小在健康和优越的环境下生长,并没有去“触发”让他犯罪的事情。有着正常的生活。这大概是大多数心理变态者的生活。 所以,有些人对情感的体会与普通人不同,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的存在。 

  那么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心理变态?文章认为,如果你这么担心自己了,那很可能就不是心理变态者,因为他们一般并不会检查自己的良心,或者去寻求治疗。 

 循证来源NeuroTimes,我是心理变态吗?2016-07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