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结核病:这些潜伏症状,别忽视!

上海瑞金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-04-14 结核病 (84)

结核病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

2023年130万人死于结核病,2022年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人 ,2022年41万耐多药/耐利福平患者

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 

我国2020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84.2万

病例分享

01 常规抗感染治疗,影像无吸收,谨防结核

41岁的张先生

体检发现双肺阴影5年,咳嗽咳痰5月余,发热半月余。

出差后出现发热,体温39.7℃,伴畏寒,咳嗽,少许白痰。

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后,胸部CT前后对比,两肺渗出无明显吸收。

气管镜检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,确诊:浸润型肺结核、结核性胸膜炎。

02 年轻男性,警惕肺结核

26岁的王先生

入院前半月余起出现咳嗽,前期曾健身劳累,无咳痰、咽痛等其他不适,未予重视。一周后出现发热,夜间体温最高38℃-39.5℃,伴畏寒、寒战、肌肉酸痛。

胸部CT增强阅片,右肺下叶炎症较前好转,右肺上叶炎性灶、空洞无明显改变。

气管镜检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,确诊:继发性肺结核。

03 咳嗽>2周,当心结核病找上门

30岁的李女士

咳嗽咳痰伴盗汗3月有余,干咳为主,少许白痰。起病初伴发热,肌肉酸痛。

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感染性病变,肺结核可能。

气管镜检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,确诊:浸润型肺结核。

04 血糖一定要控制,结核病“偏爱”糖尿病

76岁的孙阿姨

间断咳嗽一年余,发现肺空洞半月。既往血糖控制不佳。

胸部CT显示右肺中下叶感染性病变伴空洞。

气管镜检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,确诊:继发性肺结核。

关于结核病
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 

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(除牙齿和毛发),但主要侵犯肺脏,称为肺结核病

01 易感人群

  • · 暴露于高发人群的儿童(未接种卡介苗)

  • · 吸毒者

  • · 与结核病病人密切接触

  • · 妊娠或分娩后妇女

  • · 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

  • · 患糖尿病、矽肺、艾滋病等疾病者

  • · 接受血液透析或长期激素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

  • · 长期处于过度紧张、过度疲劳状态者(如学生、白领、电脑游戏迷)

  • · 营养状态差

研究显示:75%的肺结核病患者年龄在15-54岁间。各年龄的成年人均有,年轻人也会患肺结核。

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病,但未治疗或不规则治疗;胸片(CT)显示钙化、结节、纤维化的人易患活动性结核病。

02 传播途径

结核菌主要经空气传播。

结核菌由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。

每个人都可能感染结核菌。

03 感染后一定得病吗?

免疫力强者

感染菌量少或结核菌毒力低,常不发病,是结核潜伏感染者。

免疫力差者

感染菌量多或结核菌毒力强,发展为结核病。

结核潜伏感染者

一旦免疫力下降,可进展为结核病。

结核病流行之广,遍及全球,自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,如今,结核病是可治愈的疾病,但其仍是个严峻的社会公共问题。

共抗结核病

结核病的症状

大多数:慢性起病,不知不觉

少数:急性发病

全身症状

乏力、疲倦、周身不适 ;发热畏寒;午后低热、部分高热 ;夜间盗汗;食欲减退 ;体重减轻 ;月经失调

呼吸道症状

持续咳嗽;咳痰:白粘痰 ;咯血:少量或大量咯血 ;胸痛:吸气时明显 ;喘鸣 ;呼吸困难

约20%的肺结核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,易误诊、漏诊。

肺结核病的诊断途径

  • · 胸片、胸部CT
  • · PPD皮试
  • · γ-干扰素释放试验
  • · 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和分枝杆菌培养
  • · 痰结核菌基因学检测
  • ·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
  • · 肺病灶活检

如何提高痰检阳性率

早晨;漱口;深呼吸;咳痰;咳深部痰 ;用医院的无菌痰杯;盖紧杯盖;新鲜送检;避日光

如何治疗结核病?

  • 抗结核化学药物(化疗):决定性作用。合理的化学治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,痊愈。
  • 休息和营养疗法:重要的辅助作用。
  • 联合免疫增强剂:耐多药、难治的结核病人。 

抗结核病化疗十字原则

早期

联用:至少三个一线抗结核药物 

适量:确保疗效,减少副作用

规律:每日服药 

全程:肺结核疗程至少6个月

一线药: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、链霉素

抗结核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

· 结核病专科医院/专病门诊
  规范随访治疗

  • · 严格遵从医嘱

关于结核病

结核病是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,经过规范全程的治疗,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。 

不坚持治疗,普通的结核病会变成顽固的耐药结核病 ,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、治愈率低、社会危害大

以下要牢记:

定期体检

及时就诊

早期诊断

非常重要

规范全程治疗

对自己负责

对家庭负责

对社会负责

循证来源:医牛独家循证原文(点击获取链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