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了心血管疾病不要怕“运动”,教你如何安全、有效运动

龙华医院服务号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-10-29 心血管疾病|运动 (2471)

很多人都知道,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大的好处,运动健身已逐渐成为,大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然而对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来说,能否进行运动,该如何有效运动,如何减少运动带来的风险。

心血管病患者能否运动

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对于“运动”是既想又不敢,顾虑自身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早搏……,担心一旦进行运动容易引发脑梗,心梗,猝死等疾病。于是很多患者选择“安全”的散步,更有甚者只敢待在家中“静养”,不敢出门工作、旅游、交友,生活质量降低。

其实,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,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,适当而有效的运动不仅非常安全,而且能够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危险因素;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;有效延长和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时间、生活质量,减少再次入院的几率;减轻心律失常患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频率等等。此外,运动还在改善情绪、提高睡眠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。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,运动不但是可以,更是“需要”。

如何“安全”“有效”运动

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(或高危因素)的人群而言,想要做到既“安全”又“有效”,运动的时间与频率应有较为规范的执行方案,而运动时的强度大小更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,强度太小,起不到预期的效果;强度过大,会过分加重心脏负担,反而增加心血管风险,适得其反。

"自我劳累感觉分级”法

病情较轻且稳定的病人,可根据自身状态,把劳累程度按“很轻松、轻松、稍累、累、很累”分级,在进行一次运动或完成运动后自我感觉为“稍累”,则强度为最合适,即:自我感受“微微有些气喘”或是“无法非常轻松流畅地与旁人聊天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经过充分的休息后第二天仍感到疲劳无法恢复,则说明强度过高,需要降低强度。

运动心肺功能评估

如果想要更精确地知道适合自己的强度,或者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,则需要在开始运动前到专业的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估。通过运动测试来评价自己的心肺耐力、测定无氧阈值以及运动时的心电血压等指标的改变情况,并在此基础上来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,从而确保“安全”和“有效”的兼顾。

运动的时间与频率

除了强度之外,运动的时间和频率也非常重要。一次合理的运动建议包括10分钟左右的热身、20-30分钟的训练、10分钟左右的放松,如果刚开始运动或者体质较弱的话,需要酌情增加热身及放松的时间,缩短训练的时间。频率则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,建议每周进行3-5次不等。

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

我们熟知的运动方式大致可分为:

1.有氧运动:如跑步、踏车、登楼、椭圆机……这类运动对于心肺耐力的提升最为有效,能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,容易进行也最为重要;

2.抗阻运动:如弹力绳、杠铃、哑铃等。抗阻运动则能够增加力量、肌肉质量、肌肉耐力等,对于糖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;

3.柔韧性运动及一些综合性运动 如拉伸、太极、瑜伽等则可以全面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,提升生活质量。

具体如何选择,则需要根据个人情况、场地条件来决定。如果想要减低运动风险或初次开始运动缺乏经验,建议到附近的心脏康复中心,在运动心电监测等医学监督下进行运动康复治疗。

循证来源:医牛独家循证原文(点击获取链接)